前言:2019年上半年各行业净利润增长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成为排在表中最末的位置,增长率为-35.60%。
2019年上半年各行业净利润增长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成为排在表中最末的位置,增长率为-35.60%。
在波诡云谲的大环境下,很多人早已经意识到2019年的日子会不好过。甚至有人曾直言,2018年将会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但甫一看到这张图,相信汽车人多少会是有些扎心。单纯从数字上看,汽车行业在新一轮周期中,似乎日子最难过。
数字之外,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着大“动荡”,而这种“动荡”不单单是在中国,全球的汽车行业似乎都在“渡劫”。
01
主机厂利润骤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2.4%。而具体到各家主机厂,大家似乎都有所下滑。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汽集团上半年营收3679.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571.78亿元下降19.52%;实现净利润137.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9.82亿元下降27.49%。
整车方面,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293.7万辆,同比下降16.6%。其中乘用车销售253.8万辆,同比下降17.6%;商用车销售39.9万辆,同比下降9.6%。
下滑的不单单是上汽集团一家。
据广汽集团公布的2019半年度报告显示,广汽集团连同合营、联营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686.85亿元,同比下降2.27%。合并营业总收入约283.51亿元,同比下降23.79%。实现净利润约49.19亿元,同比减少约28.85%。
而从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实现汽车产销分别为94.82万辆和99.96万辆,同比下滑9.49%和1.69%。
相比“大厂”,“小厂”的日子似乎更不好。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上半年,力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8亿元,同比下滑1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47亿元。
而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似乎在泥沼中。海马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3.23亿元,同比下滑1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亿元。
销量下降,利润下滑,主机厂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有消息人士透露,某家知名自主品牌正在进行战略调整,虽然没有公开裁员计划,但其实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启人员优化。
02
4S店的洗牌期
主机厂的日子不好过,作为主机厂的4S经销体系自然也逃脱不了“至暗时刻”。
2019年6月,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向媒体确认称“庞大确实在破产重组”。而按照庞庆华的说法,这次破产重组是由债权人发起,并不是庞大集团主动申请。
而且,上交所对庞大集团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中,认定庞庆华3年内不适宜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6月20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庞庆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总经理职务,该辞呈即时生效。
消息一出,吸引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
仅仅9年前,庞庆华的庞大集团以538亿元的营业额拔得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单头筹,超过第二名十几亿元。而到2011年4月28日,庞大集团更是正式登陆A股市场。
很难想象,庞大的形势急转直下,而庞大的“盛世危机”似乎也让人措手不及。
“庞大集团的破产重组在行业内受关注度高,跟他的行业地位有关系。其实现在区域化4S店和部分4S集团,类似的旋律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笛威汽车科技董事长刘晓冰曾表示。
2018年底,乐车邦曾调研四千余家4S店,调研结果显示,有3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40%的经销商仅仅保持在盈亏平衡线,仅有约30%的经销商是盈利的。
“2019年上半年我们的调研还没开始,但是我预测真正能盈利的经销商可能仅在30%左右了,其他的可能都会处于亏损。”乐车邦CEO林金文说道。
据林金文预测,4S体系的整个金字塔会被竖切掉1/3或1/4。而林金文的观点与早先人和岛的报道不谋而合。
据人和岛报道,有专家判断,未来五年内可能至少有1万家4S店要出局。
林金文认为,洗牌的过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新车销量的下滑,在林金文看来是4S店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这是个外因,但是它会引发还有很多内因。而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车销量下滑的谷底还并未出现。”
刘晓冰持有类似的看法。
“4S店更多的是关注新车销售市场,他们攫取的是原来新车销售的超常规利润。而当新车销售的超常规利润下滑后,他们的服务市场又没建立起来,而主机厂的要求又没发生根本性改变,两方面原因让4S店无法承担过去那么大规模的成本。”
03
零部件大裁员
整车市场的疲软,连带着零部件行业也无法幸免。而这种现象在国际零部件大公司尤为明显。
其实这种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整车都卖不出去,哪里还需要那么多零部件。
2019年5月,据外媒报道,马勒公布裁员计划:首轮裁员对象为德国斯图加特总部的4300名员工中的380人。这些职员到2020年底之前必须离开马勒,本轮裁员比例约为10%。
2019年6月,巴斯夫官方宣布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预计至2021年底在全球减少6000个工作岗位。
2019年8月,据外媒报道,固特异首席财务官Darren Wells表示,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他们计划对美国业务进行重组,以便削减部分低端产能。
根据计划,在2022年前,当地两家工厂将裁员1100人,以此节省6000万-7000万美元(约合4.23亿-4.93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支出。
同样是2019年8月。博世对外透露即将启动裁员计划的消息。其实,此前博世已经通过不延长定期合同,让部分员工提前退休等方式,变相裁减了约600名员工。
而大陆集团在其第二季度财报发布现场公开了相应的裁员计划,并透露接下来可能会出售部分燃油发动机零部件业务的消息。
这一个个被公开报道的消息,似乎一次又一次的刺激着汽车人的神经。汽车业该往何处去?
04
新能源汽车能否是破局之匙
大陆集团在公开裁员计划的同时,其表示,为了应对充满颠覆变革的市场环境,大陆集团正在对产品组合进行必要调整,战略层面上也将在更加密切关注电动汽车业务。
但新能源汽车真的会是破局之匙吗?数据似乎有这种味道。
据上汽集团2019上半年财报显示,上汽集团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42%。
而早早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在2019年上半年也收获颇丰。
比亚迪2019上半年财报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254.48亿元,同比增长38.77%,占集团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9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
但数据之外,新能源汽车却有着现实的烦恼。
一方面,整体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并不算高。某种意义上,新能源汽车跟政策走向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
比如一线城市,因为牌照严控,很多人一牌难求,而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到免费发放的新能源车型专属车牌。很多人或许抱着退而求其次的心理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另外就是早期的补贴,或许也是购买的助力。
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似乎还未见到有实质性的突破,而续航能力不解决,加之充电的顾虑,新能源汽车可能很难一时半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或许受到现实的消费者所持有的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协议曾多次调整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从2018年底的160万辆,随后调至150万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造车新势力目前还没有一家能达到销量过万的门槛。2019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排名第一,但也仅为9596辆。
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来看,想靠新能源汽车来挽回汽车行业的颓势,几无可能。但未来新能源汽车走势会如何,现在可能很少有人敢下结论。
因为至少,现在很多人都将希望寄托在新能源汽车上。
05
独立售后无法独善其身
而作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上的一环,独立售后并不能做到独善其身。
中驰车福CEO张后启曾判断,三五年内,40万家的修理厂最后最多只能剩下20万家。
快准车服创始人蒋仁海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认为,未来三五年内,修理厂要死掉一半以上。
很显然,门店的日子现在不好过。
“为什么现在修理厂的日子不好过?因为没有有效流量。想留存却没流量,怎么可能好过?”哈贝卡总经理张亚峰就曾说道。
说到底,就是当前门店的进厂台次在下滑,进而导致门店产值下降。
汽车服务世界曾分析指出,车辆行驶里程下降、主机厂和4S店争夺过保期车辆服务、互联网平台分流了传统门店的客流量、连锁新贵的门店规模在急剧扩张以及费改和保险公司减损自救等现象,是门店进厂台次下滑的部分根源。
其中,主机厂和4S店争夺过保期车辆服务,一定程度而言,正是因为新车销量下滑,加之新车销量无利可图,而不得不做出的动作。
用百援精养CEO赵明的话说,按照有效生命来判断,行业中很多门店实际上早已死亡。
“但很多老板不甘心,就逐渐成为了僵尸门店,这些门店要么不盈利、要么亏损,他们没有造血的功能。现在整个后市场僵尸门店可能占到近70%。”
只是,谁能最终活下来?
写在最后: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是对于蝴蝶效应最常见的阐释。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而当下的汽车行业,似乎某种意义上就是蝴蝶效应的呈现。随着新车销量的下滑,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论是4S经销体系,还是零部件企业,亦或是后市场,在这个翅膀的扇动下,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麻烦。
汽车行业的未来该如何破局?这似乎摆在每个汽车人的面前。
只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走老路肯定到不了新地方。